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通过阵地建设上下联享、覆盖领域横向联动、师资力量专兼联育、课程设置精心联抓,构筑全方位立体式党员教育新格局。
“阵地+基地”,建设“前沿课堂”,激活“神经末梢”。为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精准高效、全员覆盖,山阳区高标定位,统一谋划,印发《2024年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将职责任务细化量化,确保党员教育工作挂图作战、打表推进。紧紧扭住党员教育阵地这一关键,充分发挥区级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9个街道党校,并盘活利用闲置校舍厂房灵活建立微党校,构建“区级党校示范训+街道党校兜底训+村(居)微党校日常训”三位一体的联动培训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新局面。同时,深挖辖区基层治理生动实践,打造具有山阳特色的现场教学资源库。围绕“学有主题、看有现场、训有体会”目标,将巡返村“30年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富裕道路”、凤凰社区“党群共建360项目示范点”、云台小区“基层治理示范点”、干休所小区“退休不褪色示范点”等8个示范点位纳入,串联形成精品研学线路,为党员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实践课堂”。
“系统+行业”,覆盖“有形有效”,教育“润泽心田”。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紧跟这一思想的最新发展,扎实开展分主题、分领域、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引导党员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合理打造“分学堂”,积极推进行业党员教育。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个有”标准,推动成立教育、卫健、集聚区等行业党校,找准党员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充分发挥行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确保课程设置更精准、研讨交流更深入。截至目前,区、街道、行业党校共举办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670余人次。
“党校+高校”,深化“区校联动”,盘活“一池活水”。山阳区广泛吸纳人才,组建“山阳先锋讲师团”,构建专兼结合的党员教育师资体系。调动“内力”,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原则,将党校教师、行业专家、领导干部、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党群议事会成员、冬香红色宣讲团纳入全区“师资库”,目前共纳入94名,让干过的人讲干过的事,让“典型经验”转化为“普遍做法”。借助“外力”,建立区校横向联系机制,与河南理工大学、黄河交通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高校牵手,精心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授担任培训“客座”教师,力求讲深讲透,为党员教育师资蓄满“源头活水”。
“问需+互动”,紧贴“基层需求”,精准“铸魂赋能”。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组织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训前调研问需+训中答疑解惑+训后访谈问效”全链条党员教育方法。针对街道领导班子、“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普通党员、发展对象等不同群体学习需求,依托“百万党员进党校”“山阳红云课堂”“7+N主题党日”等,做到学时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党员教育多元化培训需要。同时,打破传统“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的授课模式,积极推行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沉浸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培训质效。比如,突出问题导向,开展“防汛应急处置”案例式教学,通过解剖“麻雀”,让基层工作人员遇急情、遇突发,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以“确定发展对象程序”“组织生活会”为主题开设“情景党课”,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反客为主”开展模拟,通过“现场学+实战练+细指导+精点评”方式,确保基层党务工作“规定动作”不漏项、不走样,“入脑入心”“形意结合”真正让党员教育“训而有效”“学而有为”。